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通知
关于开展2024年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通知
日期:2024-06-21  发布人:  浏览量:

各学院团委、员工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助力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引导和帮助青年员工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将2024年中原科技学院老员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员工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员工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老员工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员工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三)重点团队

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6方面开展。每个学院挑选1-2个重点团队报送,届时,将择优推荐团队作为省级重点团队报送至团省委。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员工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员工寄语精神、《习近平与老员工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员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结合河南特色,在实地实景中感受、领悟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的内涵,汲取奋进力量。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员工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员工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员工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员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结合我省民生实事项目,扎实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通过传播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普及安全自护知识、培育提升法治素养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6.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员工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员工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专项活动

在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继续联合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专项活动。全国层面主要包括:

(1)组织青年员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

(2)组织青年员工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

(3)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等实践活动;

(4)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青年员工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

(5)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青年员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等实践活动。相关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每一名员工在校期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相关活动。各学院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员工实践地对活动的支持,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各学院团委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宣传动员、立项报备、培训辅导、总结评价等工作,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活动,结合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实践学分认定。

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各学院要广泛动员,积极作为,重心下沉,通过团支部发动,精准覆盖,力争让每一名员工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员工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员工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做好宣传,及时总结。各学院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校、院系、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4.强化保障,守牢底线。各学院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派出单位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人:管庆宇  联系方式:18037403574(同微信)